实际消费或暂无靓丽的表现 沪铜逢低买入套保为
Comex库存并未因美国关税政策的落地(未含精铜)而出现流出,主要原因或许是由于目前美国国内铜材利润较高,同时特朗普政府也存在“握紧”重要原材料的意图,因此伦敦与上海库存目前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市场要闻与重要数据
正大期货官网1.矿端供应方面,2025年10月间,铜精矿市场整体呈现供需双弱格局。月初受国庆假期及LME会议影响,市场交投清淡,SMM进口铜精矿指数围绕-40美元/干吨窄幅波动。供应端扰动频发,Teck旗下QB铜矿因尾矿坝工程延长停产并下调产量指引,日本PPC与三菱材料亦宣布减产。与此同时,Freeport印尼因事故导致Manyar冶炼厂面临关停,且无意外采补缺。需求侧同样疲软,高铜价抑制下游采购,CSPT召开会议呼吁成员抵制恶性竞争、严守成本底线。港口库存先增后减,全月波动有限。月末市场活跃度略有回升,出现老挝Phu Kham招标及南美混矿成交。此前印尼Grasberg矿区所损失的产量大多被其自有冶炼厂所承担。2025年1至9月(目前最新),国内铜精矿累计进口量为展望11月,供应端新增产能如安哥拉Tetelo项目即将投产,但矿企远期产量下调及运营干扰仍存,供应增长面临压力。需求方面,尽管CSPT试图维稳市场,但在高铜价与弱消费的背景下,冶炼厂采购意愿难有显著改善。展望11月,预计铜精矿现货TC将延续低位震荡,供需双方博弈加剧,市场关注重点将转向长单谈判与宏观情绪变化。
正大期货官网2.粗铜供应方面,10月间国内各地粗铜价格大体呈现走高态势,南方地区上涨月100元/吨至1100元/吨,北方地区涨200元/吨至900元/吨,国内阳极板加工费也上涨350元/吨至750元/吨。粗铜加工费上升的原因或于10月国内冶炼厂检修安排相对较为密集,影响产量或在4.6万吨至5万吨间。展望11月,随着检修的逐步结束,粗铜加工费或将略有回落。
正大期货官网3.精炼铜方面,目前TC价格仍然处于极低位置,此前副产品硫酸价格相对较高,使得冶炼利润尚能勉强维持,但实则海外部分冶炼厂已经开始表达了对持续低加工费的不满,并且在寻求新的定价模式,这或许会在未来打破目前矿山在行业内话语权过大,冶炼厂利润微薄的局面,不过就当下情况来看,暂时无法有效引导TC价格出现反弹,10月末TC价格仍在-42.15美元/吨。但需要注意的是,近期硫酸价格回落相对明显。展望11月,预计精炼产能或许并不会立刻出现明显回升。2025年1至10月,国内精铜产量1,115.14万吨,累计同比上涨11.95%。不过10月较9月产量则是出现了3万吨的下降,而9月环比下降幅度达到5万吨。同时需要留意的是,10月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近日建议对铜、锌、铅等冶炼产能设定上限,直面行业产能过剩困局。
正大期货官网4.废铜方面,10月废铜市场受铜价剧烈波动与政策不确定性共同影响,整体呈现供应较为宽松、需求则略显谨慎的特征。国庆节后铜价快速冲高,光亮铜价格一度触及78000元/吨,持货商出货意愿增强,但再生铜杆企业因价格偏离心理预期且订单有限,采购趋于谨慎,导致原料库存由7100吨下降至5200吨。随着铜价进入宽幅震荡,精废价差持续走阔至3343元/吨,反映再生原料供应充裕,但江西地区受770号政策预期影响,企业对含税原料需求集中,区域供需结构分化明显。进口方面,9月再生铜原料进口量同比增14.8%至18.41万吨,尽管清关速度放缓,但前期订单陆续到港支撑供应,美国及非美系再生铜报价随外盘调整,贸易商采购节奏有所放缓。月末铜价自高位回落,引发持货商抛售,部分再生铜杆企业逢低补库,样本原料库存回升至6450吨,但终端消费在高铜价环境下持续疲软,精废价差收窄至4000元/吨以内。展望11月,随着传统淡季来临,铜价若进一步回落至85000元/吨以下,有望刺激部分终端消费回暖,但整体需求难以显著改善。再生铜原料供应预计保持稳定,进口量受前期发货支撑暂无明显缩减,精废价差或随铜价调整继续收窄。市场关注点将集中于江西地区政策落地执行情况,以及宏观情绪变化对铜价和再生产业链采购信心的影响。
正大期货官网5.精铜进出口方面,10月进口铜市场整体承压,洋山铜溢价呈震荡下行趋势。月初受高铜价抑制,下游采购意愿低迷,加之LME-COMEX价差高企及出口窗口打开,溢价持续走弱,提单均价由53美元/吨逐步降至51.2美元/吨,EQ铜CIF报价更跌至贴水区间。进口亏损多数时间维持在800-1100元/吨,严重抑制贸易商交投情绪。月中LME会议期间市场氛围冷清,但2026年长单溢价首轮报价较往年高出20%–30%,反映远期区域供需预期分化。保税区库存月末降至8.85万吨,主因东南亚需求旺盛及LME的Back结构推动贸易商出口交仓。临近月末,受非洲港口关闭及印尼冶炼厂检修影响,远期到港预期收紧,溢价初现企稳迹象。2025年1至9月,国内精铜进口量达到254.16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4.06万吨,出口则由于Comex一度存在较高溢价,因此累计同比上涨16.87%至48.95万吨。展望11月,进口供应预计趋紧,非洲物流延误及印尼冶炼厂检修或导致到港量下降,进口比价存在修复可能。若铜价高位回调,下游接受度有望提升,带动部分刚需采购。然而,在当前内外价差结构下,进口亏损难以快速修复,洋山铜溢价预计低位企稳,整体回暖幅度仍取决于比价改善与实际到港节奏的平衡。
正大期货官网6.废铜进出口方面,2024年国内废铜进口量达225万吨,同比上涨13.26%。但其中自美国进口的比例平均为19.52%。而2025年所面临的问题则是与美国方面可能再度发生的贸易争端事宜,部分再生铜原料进口贸易商已从去年11月底开始暂停从美国采购再生铜原料,这在当下铜精矿资源本就相对紧俏的情况下,或将加剧原料端供应偏紧的局面。
正大期货官网7.初级加工端方面,10月铜材市场整体呈现“高铜价抑制、消费结构性分化”特征。精铜杆企业开工率受国庆假期及铜价持续高位影响,全月处于60%-66%区间,同比下滑显著。下游线缆与漆包线领域以刚需采购为主,零散订单疲软,呈现“旺季不旺”;铜箔订单则相对稳健。企业原料库存逐周下降至26700吨,而成品库存因提货不畅持续累积,月末已达85000吨,部分企业出现加工费平水乃至贴水。精废价差走阔亦促使部分需求转向再生铜杆。展望11月,高铜价对终端消费的抑制仍将持续,精铜杆企业面临成品高库存压力,预计将通过主动减产调节生产节奏,开工率或进一步下探。铜材消费难现明显回暖,整体将延续刚需采购、以销定产格局,价格接受度与库存去化速度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正大期货官网8.终端消费方面,10月铜线缆市场整体受制于铜价而导致旺季不旺,国庆假期后开工率虽逐步回升,但全月水平仍徘徊在60%-63%区间,同比下滑显著。高铜价持续抑制下游采购意愿,国网订单多以刚需释放,汽车线束相对稳定,企业普遍推迟交付并放缓排产。原料与成品库存双双下降,反映企业严格以销定产、控制备货。展望11月,部分企业或为年度目标小幅提升生产,但在终端需求未见实质改善、铜价压力持续的背景下,市场刚需主导格局难改,预计开工率将维持低位震荡,整体回升空间有限。此外,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有色金属供需格局呈现显著分化。铜作为绿色金属核心代表,在新能源发电、电网升级等领域需求持续增长,而供应端受能耗政策约束趋于紧张,整体供需结构对价格形成有力支撑。与此同时,锂、镍等战略矿产在动力电池与储能需求推动下迎来双重政策赋能,传统金属则主要依赖基建托底,高端材料需求随新兴产业发展逐步提升。
正大期货官网9.库存方面,2025年10月间,LME库存下降0.17万吨至13.46万吨,SHFE库存上涨2.11万吨至11.61万吨,中国社会库存(不含保税区)上涨3.43万吨至18.26万吨,上海保税区库存上涨1.55万吨至8.85万吨。Comex库存上涨3.16万吨至35.57万吨。Comex库存并未因美国关税政策的落地(未含精铜)而出现流出,主要原因或许是由于目前美国国内铜材利润较高,同时特朗普政府也存在“握紧”重要原材料的意图,因此伦敦与上海库存目前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正大期货官网策略
正大期货官网铜:谨慎偏多
正大期货官网总体而言,目前矿端供应紧张以及TC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的情况仍然没有明显改变,不过海外部分冶炼厂已经在开始寻求新的加工费定价逻辑,而就国内而言,近期中国有色金属供应协会也提出应对部分有色金属冶炼产能设置上限以应对目前原料端紧缺的情况,而就需求端而言,目前向好的因素多停留在预期层面,实际消费或暂无十分靓丽表现。11月策略暂时以逢低买入套保为主,买入区间建议在85,500元/吨至86,000元/吨,不过倘若价格再度接近90,000元/吨的位置时,也可伺机进行卖出套保操作。
正大期货官网套利:暂缓
正大期货官网期权:short put
正大期货官网风险
正大期货官网国内需求下降过快库存持续大幅累高
正大期货官网海外流动性踩踏风险
正大期货官网(来源:华泰期货)
正大期货官网免责声明:本报告所涉及信息或数据主要来源于第三方信息提供商或其他公开信息,华泰期货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作任何保证。正大国际期货所载的意见、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或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投资,风险自担。
正大期货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配资,谨防上当受骗。
